汉字簪的写法
拼音:
zān
注音:
ㄗㄢ
部首:
部外笔画:
14
总笔画:
18
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笔:
TAQJ
仓颉:
HMUA
郑码:
MHRK
电码:
4681
UNICODE:
7C2A
四角:
88601
区位码:
8402
笔顺编号:
314314153515352511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横折撇折横折撇折竖折横横
造字法:
形声;从竹、声
基本字义介绍
zān   ㄗㄢˉ
  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2.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各地方言集汇
  • 粤语:z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zam1[陆丰腔]zam1[沙头角腔]zam1[客英字典]zam1[台湾四县腔]zam1[梅县腔]zam1[宝安腔]zam1[东莞腔]sun3[客语拼音字汇]zam1
  • 详细解释
  • 簮 zān〈名〉

    1.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hairpin]
      1.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汉字词性变化
  • zān
  • 〈动〉

    1. 插戴在头上 [wear in one’s hair]
      1.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2.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stitch meet]
      1.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簪 ·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 〔古文〕兂����《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義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篸。*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求改來。
  • English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碧玉簪 碧簪 笔簪 朝簪 持橐簪笔
    翠簪 抽簪散发 抽簪 玳簪 玳瑁簪
    道簪 低簪 凤簪 凤犀簪 冠簪
    合簪 盍簪 盍朋簪 户列簪缨 华簪
    鬟簪 髻簪 解簪 姜后脱簪 髡簪
    凉凉簪儿 龙蕊簪 落簪 梅簪 美女簪花
    朋簪 瓶坠簪折 瓶沉簪折 瓶簪 瓶沈簪折
    窃簪之臣 琼簪 青虫簪 世代簪缨 诗礼簪缨
    蓍簪 散簪 散发抽簪 脱簪珥 脱簪
    投簪 亡簪 犀簪 玉簪记 玉簪棒儿

    2016-2023 查询库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13609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