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僂的写法
拼音:
注音:
ㄌㄩˇ ㄌㄡˊ
部首: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13
五笔:
WLVG
仓颉:
OLWV
郑码:
NKZM
电码:
0283
UNICODE:
50C2
四角:
25244
笔顺编号:
3225112512531
笔顺读写:
撇竖竖折横横竖折横竖折撇横
基本字义介绍
  • (偻)
  •  ㄌㄩˇ
    • 〈動〉
      1. 彎曲,屈曲。《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 〈副〉
        1. 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
各地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梅县腔]leu2[海陆丰腔]leu2[客英字典]leu2[宝安腔]liu2[客语拼音字汇]leu2[陆丰腔]li1[台湾四县腔]leu2
  • 潮州话:lu2(lú)lu5(lû)
  • 《康熙字典》
  • 《子集中》《人字部》 ·僂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1
  •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尫也。《六書故》曲背也。別作瘻。《穀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白虎通》周公背僂。《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又屈也。《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又曲薄曰聚僂。《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又《集韻》《韻會》����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又《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義同。 又僂句。《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又《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 《集韻》作軁。
  • 说文解字
  • 《卷八》《人部》 ·僂
  • 尫也。从人婁聲。周公韈僂,或言背僂。力主切
  • English
    humpback; surname

    2016-2023 查询库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13609号-3 网站地图